#微冷 你說,華山到底有什麼?
位處善導寺與忠孝新生站中間的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向來是文青的集散地。當大家走過華山文創園區時,是否曾在某個瞬間動念:為什麼華山叫華山?曾經有人在這論劍?
其實,現在的華山文創園區跟中國陝西的華山一點關係都沒有。
現在華山園區的名稱得自於日治時期的地名,樺山町。而樺山町則是得名於臺灣首任總督──樺山資紀。
樺山資紀在1895年(明治28)5月10日被任命為臺灣總督,負責接收臺灣。和李經方完成交接以後,6月17日他在臺北舉行始政式,開啟了日本對臺灣的統治。作為首任總督,樺山資紀起初平定了各地的抵抗,為日治時期日後治理打下了基礎。後來,為了紀念他,便以他的姓來為行政區命名;現在的忠孝東路、北平東西路、青島東路、杭州北路、天津街、紹興南北街等,當年都是劃歸樺山町內。
戰後,政府為了去日本化,陸續將一些日本元素改掉,以殖民者名稱命名的地名自然被改掉。於是,當時就依照中文的諧音,將「樺山」改為「華山」,而華山一名也連帶影響了附近的地名,諸如華山公園、華山市場等;臺鐵還曾設有華山車站。
至於華山文創園區的建築物,它本身在日治時期是一家由日本人成立,名叫「芳釀社」的酒廠。1914年芳釀社釀造出廣受好評的臺灣第一支當地清酒「胡蝶蘭」,後來進而成立公司(株式會社)。不過,公司因為專賣政策而收歸國有,戰後就直接移交給臺灣省公賣局。
1987年臺北酒廠搬遷到林口,廠區原址閒置。在相關人士的運作下,成立了今天的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前身「華山藝文特區」。
雖然正式名稱不曾出現1914,但為了紀念芳釀社在1914年開始在當地發展,在許多地方還是保存了1914這個標誌性的一年。